一朝云尽见沧浪

记 [伪装者][楼诚] 方舟

完结啦终于可以把这篇转出来得瑟了【滚

“偏爱”是个特别温暖的词,未必客观,但却代表萌点和感触的合一,很感谢遇到你们,很幸运有你们的偏爱。

好多话想说来着,但是每章前后和评论里我已经灌了不少水啦,对水谷亲爱哒和你、你、你、你们,也都表白了不少啦,所以长话短说。

这个文我最用心的有三点,一是任务中阿诚哥的敏锐和主见,他是个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人,他和大哥互相学习,始终并肩;二是“不熊”的小明温暖的小明,和三个人在一起的家的样子;三是林老师、沈小姐、朱医生,宋先生,那些各有故事,同我们擦肩而过,只留下背影的人们。

我不知道完成得算不算好,但是这三点能得到你们的肯定,很开心,很圆满。

水谷GN说得好,惟愿哀而不伤,死生有望,战斗有战斗的样子,家有家的样子。


水谷:


 

 破晓的前夜,夜是最深,最浓,最冷。为了那曙光,赤子用心头血驱走这个行将就木的寒夜,孤独的站成一座雕塑,没有了体温,眼却是盼望。 

 ------------------------------ 

此文算是对作者@隔山灯火的【方舟】完结的一个纪念,我作为一个写过文的人,承认,看文很难体会写文的幸苦和自得其乐。尤其还是一篇不那么无趣空洞的内涵文。不过灯火应该欣慰,近半个月的幸苦没有白费,看文的人儿都甚是欢乐,过瘾的欲罢不能,我只想说,此文有毒,作为追文的我,已经go die。 

 对这个文,我有偏爱,有好多话,本可以总结的更全面一点,但是,说过的话,再说,就失去了味道,淡而无味,就没了意思。分享当下的心情,感动,再用笔记录,永远是较之其他,不可多得的乐趣。所以,这文评的,虽像流水账,但也算是我的一点真情实感。拙笔,还请不要客气。

人世温暖,平淡几许。这文看着,看着,就带出了我的各种情绪,想起一段在微博上看到的话,希望有一个时空,大姐能每天喝喝茶听听戏,明楼可以在新建的大学里当经济学教授,阿诚当助教的同时深造油画,明台顺利从大学毕业当天路过郭骑云开的照相馆,停步看里面当红明星于曼丽在拍写真。至少每个人都活着… 这样的平凡的生活,没有英雄,没有热血,被我不知嫌弃了多少回,伤春悲秋的抱怨,没人懂我的忧伤。可是就是这样的平凡生活,却珍贵到让他们用命去换。他们没能拥有,我却生来得以享受,我何其幸福啊。

看过那么多文,我对此文的偏爱,溢于言表。明楼不再是高大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背景墙。明楼自有明楼的喜忧,明楼的雅趣,平常。明诚也不是那个只以明楼信仰为信仰的单薄少年,他的思想,他的凌厉判断从来不输明楼,只是还欠缺历练和火候。还有就是明台的出场,楼诚文里真正能带小少爷一起玩的文很少,可惜的很。明台是那个时代下,更为单纯的设定,多么明亮的少年,像是润滑剂,给明家欢乐,谐趣,借明台的眼睛可以触发很多不为人知的温暖与感动。所以这篇文的设定,情节的凛冽和温暖,点到为止的互动,实在命中我的要害。

残酷的斗争,悲伤的坚守,家的浸润。生活的样子,战斗的样子,好像是都有了。哀而不伤,死生有望,甜而不腻,甜而不忘本。正气凛然,坦坦荡荡,算是真正的剧向文吧。

一手揣着资料,一手抱着生活,灯火真的是难得的兼顾了。如果说此文没有什么史实,那溶到了细节中的酒楼,水汀,药房,戏剧,杂志(良友,在大学图书馆看过,有趣,放在当年的上海滩很应景,时尚又接地气的,只是被你突然这么用出来,勾起我很多大学的回忆,不甚唏嘘),生活费,民风,格调,又算什么。这种落地的实在感,最是骗不了人,没有史实功底的人,即使大局把握的再好,细节也会露怯,而灯火不会。 灯火曾自嘲,写文没深度,被盖章认定了。我倒是不觉得,深度刻意为之,就失去了故事为中心的叙事文的本意,专注于叠加深意,故事却无趣的很,还有什么意思。最好的就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自己想表达的意义不留痕迹的放在故事里,兴冲冲的是冲着家常便饭去的,猛然间却吃到了美其林的珍馐,诶,好吃,诶,甜而不腻,诶,懂了,顿悟,这才是深度的最高境界,就像是卓别林的电影,笑中带泪,让人难忘。

其实每次看楼诚的文,我都有私心,想着盼着大哥能多露出一些对阿诚关心的痕迹,不知道是在找补什么,可能是对剧里明诚终没能入得小祠堂的一段怨念,仔细想来,还是我的胸怀不够豁达,不够坦荡。

封建旧礼,传统闭塞。西方新学,科学奔放。明楼,明诚同时都是经过这两种不同文化,深度熏陶的人,怎么能不知其中的良莠好坏。做人,不能做无根之人,废弃传统之人,不可信,偏信新学之人,不客观。在这其中找一个平衡点,才是民国的中国人一直在做的。五四运动好在打破传统,坏在留给中国激进的基因。倾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算做好,而明楼与明诚这种始终保持着进退有度的老牌知识分子,何尝不是,旧道德之典范,新文化之楷模。 

说到这里,还是想说一说自己比较喜欢的细节。

明台在家里等着明楼明诚回来,就像一只小鹿,心里不安,满地乱跑,看看打电话的频率就知道了。焦急不安,是不成熟的表现,可是看到这里,我的心是暖的,明台对哥哥们,对亲人的爱是直爽的,甚至有时是笨拙的,可是简单明了,热烈,痛快。他定了酒楼的大餐,却只吃了一只虾饺,想吃,却不能吃,因为饭终究要一家人一起吃,才心安。打了那么多电话,没有音信,想去找,却不敢出门,怕帮了倒忙。见明诚受了伤,挂在明楼的背上,心里急,嘴上不敢说太多,脚步上的匆忙却瞒不住人,跑来跑去,猴急猴急的。这样的小少爷多可爱啊。

文里设定的昨天,阿诚受了枪伤,吃面吃的单调。可是这回伤了,明台倒是给定了大餐,不过明诚却烧的难受,面都不太吃的下去,也就是能喝汤了,看到这里,怎么能不心疼。明楼说“下不为例”是心声,看着明诚一次次用命拼赢面,让他这个大哥怎么能受得了。只不过,明诚成长的太快,注定要面对更多的危机,更多的生死抉择。明楼只能是又欣慰,又感伤。其实明楼是多么想保护好这两个弟弟,围绕他的膝下,没有危险,没有死亡。给他们早安吻,给他们蔽护,确保他们无忧的好生活,价格好看,就好看吧,不过就是说说,买还是要买的。毁家纾难这话好说,可真要是毁自己的家,纾国家的难,扪心自问,有几人能做到。明楼心痛着,却也不得不做了。试想,当年多少人都这么做了,默默地生,默默地死,我们又能知道几人。

“阿诚腿上盖着厚厚的毛毯,坐在电话旁边,被上午的阳光晒得微微出汗”,这个画面怎么想,都是美的。没有汉奸工作,没有阴谋厮杀,只是静静的坐在那,感受一下阳光的温暖,时光流逝,体味一下大哥给拽拽毯子的小确幸,听着明楼与明台的嘴炮,自己不能动,却可以安心的看着这两位忙忙叨叨,这幅画面太美了,太幸福。明长官难得的不上班,有些小脾气,不就是为了安心的陪一陪家里的这个病号么,对于生病的人来说,陪伴才是良药。一方面讲,阿诚自恃是病号,明楼要让着他,所以才作势用受伤的胳膊拉明楼,明楼必然是不敢动,怕再伤到他。从另一方面讲,不也是明诚对小少爷的宠溺么,作为哥哥,他色厉内荏,虚张声势,始终是不忍打压这个闹哄哄的小弟弟。这一个一个温馨的段子,多好啊。

最后,还想说一说文里大哥对留在明诚身边,隔空嘴炮的解释,这个是我没想到的,“我说你晕了十秒钟,你觉得十秒钟很短吗?割断你的颈动脉或是对着你这里开一枪,都只需要一秒”(建议改成“分秒就够了”)。灯火果然不负众望,给出了一个如此贴合明楼身份,却含着最深切关心的答案。是啊,乱世,生死无常,你活着,才是对我所做的,所有努力最大的奖赏。所以,其他都可以弥补,但,你不能有事。泪目已。 

说了这么多,总是还有很多点没有说到,比如沈女士,林先生,朱医生。这几位配角中甚至只有一位是以全名出场。可是谁能说他们不深刻。这文给了配角生命,好似他们真的活过一样,所以他们死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感同身受的悲伤。猝不及防的离别,谁受得了,可有个时代这些事儿就是真实的发生了。现在,我们与亲人在一起,是因为他们与亲人可能分开了一辈子。我们活着,不就是因为他们死了么。虽然他们可能从未想过,后辈是否会感激他们这么做,当然,英雄往往也是不屑于矫情的。不过就我个人来讲,其实感激也不用,不忘记,就好了。 

我说过,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楼诚文,如今还要说一遍。用此文做结,算是完满的很。 

如果以后还有新的番外,篇章,请lo宝通知我哦。多日贪杯,留恋,玩乐,正事儿一件没做,现在总该回正道了,把撂下的挑子,再拾起来喽。 

评论(14)
热度(95)
© 隔山灯火 | Powered by LOFTER